Search


《民主運動最浪漫的一刻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10月8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民主運動最浪漫的一刻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4年10月8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
有人說:「為何要犧牲市民上班上課使用道路的權利,去成就學生他們的夢想。」
很多人把「真普選」視為「夢想」,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。一談到民主,就會想起有一個偌大的廣場,千萬人高舉旗幟,大台上站着一個貌似馬丁路德金或昂山素姬,高呼I have a dream或Love will prevail。這或許是上一代民主派人士後「六四」的悲壯想像。但於我來說,不是。
香港是一個利益關係縱橫交錯的社會,有財閥與財閥之間的競爭,有世代與世代之間的衝突,經過十幾年種種政府政策的傾斜,關心自身未來的年輕人想要一套相對公平公義的制度,是直截了當的。民主,才不是什麼偉大夢想,爭取民主的人,亦不必有多大的光環;爭取民主,就是為了保障自己和自己屋企的利益罷了,就係咁簡單。不過說了這麼多年,原來香港還有很多心繫返工的朋友不明白,賣領匯、起高鐵、停建公屋居屋、小學有冇學位、醫院夠唔夠床位生仔,和樓下交通燈綠公仔有幾多秒,都是和我們的制度有關。若不能改變香港人普遍視「民主」為上世紀中產們的夢,或年輕世代活得太幸福不耐煩而想出來的烏托邦的話,爭取民主的運動是永遠不能植根人心的。所以要正告香港人,現在犧牲生活上的一點不便,就是為了維持香港人未來的切身利益,就如在你家附近大興土木、嘈喧巴閉起地鐡,就是為了讓你層樓將來升值一樣。
是故,活動固然要有足夠的熱情,但其實是不需要滿瀉的浪漫的。歌,人人識唱,夠激昂士氣就好,不需要再寫太多新歌來試唱,因為認同你的已悉數在場,在家的不會因為歌曲感動而上街的,不如親口向親友力陳利害;口號,偶然喊一次就好,不需要由頭嗌到落尾,你需要更多時間研究和政府周旋的方法,討論保護現場婦孺免受攻擊的方法,告訴大家被暴力清場時逃出生天的方法等等。這時候需要更多一點理性策略,因為對方為達目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,而令對方無所不用其極的動機,很簡單,就是利益。
原諒我自以為是的理智,一點也不感性。因為這回事,真的和創作音樂電影完全不一樣。
我覺得爭取民主最浪漫的時候,並不是爭取過程中萬人同歌,有催淚彈齊齊食的畫面,而是高牆崩裂,民主成功降臨的那一刻。
天佑香港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